为什么文化人创业容易一事无成?

 
 
在“大众创业”的舆论引导下,近年来,文化人下海创业的也多了起来。究其实,文化产业化不是个坏事。文化人过去习惯了站在岸边指手划脚,现在下水去扑腾几下,挺好的。
 
但是,文化人创业成功的并不多,至少在老狼身边是这样。老狼对文化人没有偏见(老狼自己也被归为文化人这一类),但是掰着指头数一数,老狼惊讶地发现,那些熟悉的创业的文化人,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作为。
 
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呢?
 
也许,思维方式是最根本的原因。文化人以感性思维为主,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,一条几十米高的瀑布在他们眼里是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这可与锱铢必较的商业行为相去十万八千里。商业行为要求高度理性,对成本的控制,对利润的把握,无不需要精打细算,而这通常是文化人所不适应的。文化人做事凭感觉,差不多就行了,可这差不多如果位于盈亏平衡点附近,“差不多”就会要了企业的命。
 
对业务方向的把握,也是文化人创业经常会碰到的难题,你喜欢做的事情未必能盈利,你不喜欢做的事情恰恰能盈利。对于真正的商人而言,这都不是事儿,可对创业的文化人来说,这道坎真是难过得很。老狼了解到,一些创业的文化人,总是搞不清自己的主营业务。没有清晰的经营方向,恰如盲人骑瞎马,怎么能走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呢?
 
从商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,这一点,创业的文化人通常不具备。
 
在陶瓷行业做业务员的都知道,现在要开一个经销商得有多难——电话打过去对方拒接,登门拜访吃闭门羹,好不容易邀约来了佛山,刚坐没两分钟对方就被别的业务员拉走了,即使是走到签约这一步了,还要求总部免费装店、不做库存……
 
这个时候,业务员的心里,一定是一万匹草泥马在狂奔。但脸上还得挂着笑,还得客客气气地陪着,经销商要去别的地方,还要主动开车接送。
 
过去习惯了高高在上,习惯了在体制内端铁饭碗,现在要去揣摩客户的心思,要跟人家讨价还价,还经常被拒绝,被骂了还要陪着笑。好吧,如果把那个陶瓷业务员换作创业的文化人,估计早就爆发了。
 
即使有明确的业务方向,有稳定的业务来源,创业的文化人也不容易成功,因为他们做事的认真细致程度通常也是不够的。
 
以承办一场庆典活动为例(这是文化人创业前也容易接触到的业务),邀约嘉宾出席,要打几轮电话,该什么时候打,这都是有讲究的。还有,嘉宾座位的安排,更是需要精准,老狼见过承办庆典活动的文化人,被座位安排一事搞得焦头烂额,结果仍然是出错。
 
人是有变数的,不容易把控。就说没有变数的舞台布置吧,这看起来容易一点。可是舞台的搭建、灯光的布置都要非常精细,否则灯光不亮只是尴尬而已,万一舞台塌了那可会出人命。
 
还有,广告牌的摆放也要讲究。佛山有台风,如果广告牌不预设出风口,台风一来,广告牌就会满场飞奔。
 
说了这么多,不是老狼要唱衰想创业的同行,而是想告诉大家,这些学费老狼都曾经交过,时至今日老狼也不能算成功。
 
如果你真的想创业,务必请做好不成功的心理准备。尤其是那些在陶瓷企业市场部任职的同行,你们做好准备了吗?
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