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行业的差异化道路,应该这么走……



 
前两天,程胜(化名)来跟我交流近况,说他最近总感觉有些发慌。
 
随后我俩特意跑到他们公司展厅参观,展厅正在装修,其中一半区域用广告布暂时隔开着。程胜觉得他们展厅不够有说服力,因为常常是带客户过来转一圈就没得看了。
 
其实我们在陶瓷行业浸染的时间长了,就知道逛展厅主要还是看产品。虽然程胜他们公司展厅里的很多家居装饰还没有到位,灯光也还没装好,但我却看得很慢,甚至忍不住拍照。吸引我视觉、放慢我脚步的就是他们产品的花色和工艺。
 
在我看来,他们公司的产品,花色独特,让人耳目一新,具有赏心悦目的美感,又绝非那种孤芳自赏;工艺丰富,同样的花色,通过亮光面、哑光面、拉丝面、荔枝面等等组合展示,自成一体。尤其是那款劳伦特黑,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一款,黑得不容染指的端正。
 
后来程胜告诉我:“我们老板是做产品出身的,对瓷砖的花色、工艺的追求,有着最纯粹的坚持和尊重。”
 
闲聊中,程胜又说到今年他们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,业绩不太好,大家士气也不高。他本人是做仿古砖入行的,非常清楚这种走差异化路线的品牌,其痛点在哪里。我脱口说道:“你们可以建议老板贴牌做一批整装产品,至少先让终端专卖店能够维系日常运营,这样经销商才有信心跟着厂里一起坚持差异化定位,守住情怀啊!”
 
“不行啊,老板没有更多钱了,仓库里还有一千多万的货,把货卖出去才有钱考虑下一步的事情。”程胜的这句话好似一个无解的难题:因为产品滞销所以没有钱,所以无法规划突围,所以产品继续滞销。
 
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我就给程胜出谋划策:“这对你也是一个机会,你梳理一下手中的客户,看一下他们平时卖得好的、仓库里又有大库存的是哪些产品,然后用最低折扣一个一个编号去谈,跟客户要数量,跟老板要价格。对接好了,你就有业绩,老板也不亏本,还能缓解资金压力,客户也能获得很大利益。因为是终端能走的产品,也不会过于占用客户的流动资金。这是一个多赢的方案,只要各个环节衔接的好,是有成功胜算的。”
 
我之所以这样跟他讲,是因为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。当年我所在的公司有在外贴牌的产品,有一次贴牌厂家发出最后通牒:厂里以后不再生产双零吸水率的仿古砖,改做1%-3%吸水率的,因为价格便宜、容易走量,所以请所有来贴牌的企业老板把余款结清,并在一个月内将工厂里所有600㎜×600㎜规格的木纹砖全部拉回自家仓库,否则就直接处理给做特价砖的老板。
 
当时我们的困局跟程胜他们现在如出一辙,都是流动资金紧张,甚至中转仓里一时还放不下这么多货。最终我们销售部反复开会讨论,兄弟们齐心协力,挨个同经销商沟通,用上面这个办法,最终消化了一半的木纹砖库存,也顺利缓解了这次危机。
 
和程胜聊完后的当晚,我在家写日记复盘的时候,又全盘认真思考了一下我给他的建议。我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,老板如果真拿回一批走量产品放在仓库就能扭转乾坤吗?量少,没有价格优势,量大的话现有渠道又无法完全消化。到最后资金投进去了,有一大半又将变成库存。
 
其实,程胜他们公司面临的难题是:品牌定位和渠道质量不匹配。也就是说经销商不装店根本就卖不动这种高价值的特色产品。为了提升品牌形象,博取终端以后的销量,厂家前期必须放弃利润,甚至还要补贴一部分,让经销商装好专卖店。
 
然而装完店发现,很多经销商还是没有生意,他们可以坚持品牌专卖店的标准一个月,来卖给相匹配的客户群体。但两个月、三个月就不行了,因为要交店面租金、仓库租金、水电费用、员工工资等等,这时候进来一个客人问有没有大理石瓷砖、下一个问有没有通体砖、再下一个问有没有50元以下的地砖等等,还有同行导购异常勤奋地在挖墙脚,所以经销商肯定会慢慢放一些杂牌砖试一试。这时候任你厂家怎么讲感情、谈协议,都没有办法挽回,经销商要生存啊!
 
最后,厂家就会发现,当初重金支持的那些专卖店都打了水漂,而那些有渠道、有资源的优质经销商,对厂家的要求又比较高,在出厂价格上要做出很大的让步,合作时也会发现基本无法管理,不会按照厂家的节奏走。这还仅仅是生存阶段,等厂家好不容易熬过来,看到了一丝曙光,同行竞争对手又会蜂拥而入,举起价格大棒,导致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市场,瞬间就成了一片红海。
 
在价格战面前:跟,厂家前期的投入还没回本;不跟,厂家的销量眼看着被日渐蚕食。最后,当整体销量的利润掩盖不了内部矛盾时,很多问题都会冒出来:股东开始动摇、团队不稳定、员工收不到钱、没有信心等等。
 
陶瓷行业里,凡是这种定位特色的产品,走差异化路线的品牌,近些年都会遭遇到这些问题。比如田园砖、木纹砖、水泥砖、水磨石等等。最后品牌自己也发出这样的一个疑虑:难道在陶瓷行业,差异化路线走到尽头了吗?
 
入行时,我对杰克特劳特的《定位》推崇有加,国内有一个更本土化的研究者路长全,他的《切割营销》我仔细看了两遍,之后我建议当时做仿古砖的老板,通过对消费者、代理商群体的有效切割,将品牌定义为“年轻人的选择”,我还专门写了软文《成就年轻人的梦想》发表在“陶瓷信息报”上,从消费者和代理商两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诠释:产品搭配上更容易彰显年轻人的个性家居需求;此外代理门槛不高、销售渠道偏设计等特点,更容易吸引年轻创业者。当时在开拓的时候,似乎还有点效果,那些年轻的创业者,有梦想有激情,虽然原始积累不是很充裕,但是很感兴趣。
 
然而,自从精装房逐渐推广以后,市场完全变了,任你定位得再精准,切割得再巧妙,都改变不了品牌销量下滑、入不敷出的局面。
 
曾经仿古砖的前三甲品牌,只有金意陶又重拾初心,定位精品仿古、质感生活,主打高端高品质的仿古砖市场,而马可波罗和罗马利奥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全品类道路。目前来看,尚不能说谁的路线正确,但在销量和品牌竞争上,后面两个反而更有优势了。
 
再联想一下电商平台的竞争,我在《创京东》中看到,刘强东于2007年起,从自己的强项“大家电”开始不断扩张品类,纳入IT产品、手机、小家电、百货、图书等等,才有京东今天在电商市场的一席之地。
 
现在瓷砖行业的大品牌也是如此,瓷片、抛光砖、抛釉砖、微晶石、大理石瓷砖、瓷抛砖、大板等等,不仅是品类上应有尽有,而且规格上、价位上也是追求大小通吃,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和设计师的挑选空间。
 
也就是说,当前一旦你玩定位,选择小众品类,就很容易玩完。
 
行文至此,我想业内同行的读者一定憋了很久:简一大理石瓷砖如今做得这么好,又怎么解释呢?
 
简一确实是行业的一个奇迹,据传言他们把“定位”营销都注入到了企业文化中。特别是福建漳州的简一代理商张总,我当年跑市场在他店里,听他分享说就是因为“李布斯”的一席话,让他从一个年销量上千万的批发型代理商转型为做精准定位的简一,这个故事让我自己很受触动。
 
但有两点,简一拥有其他品类的品牌不具备的条件。首先,大理石瓷砖的应用空间并不小众,不仅有石材的市场基础,而且釉面砖在陶瓷行业又正处于一统天下的阶段,简一抓住了增量市场的机会;其次,简一定位高端,研发能力强,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迭代,保持领先,最终才守住了那份最丰厚的市场蛋糕。
 
回到前面的问题,为什么差异化定位以前好用,到了如今开始失灵了呢?笔者结合自己的销售经验,梳理了一下市场前后的变化,以及陶瓷行业的基本属性。总结出有如下三点原因:
 
1、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。以前是增量市场,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很好,很多品牌以及大品牌不屑于拓展小众品类。所以这些差异化定位的品牌,经过市场调研,认真地实施差异化之后,相对容易就获得了相匹配的客户,而且有足够的利润空间。而如今增量的速度降下来了,精装修更是拿走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,造成头部大品牌祭出价格令旗,对下面进行降维打击,以提高市场份额。
 
2、瓷砖本身低关注度、低消费频次的产品属性。瓷砖属于低频消费产品,消费者并不熟悉,所以你切割与否,消费者并不知道。在日化快消品行业,比如海飞丝定位为“去屑”的洗发水,饮料行业比如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定位为一种降火的饮料,顾客在日常多频次消费中,耳濡目染就接受了这些品牌的定位,当产生需求的时候,心智中就想到了这些品牌。然而瓷砖品牌,无论你提出“婚房用砖第一品牌”也好,“设计师首选品牌”也罢,业主并不知道,平时也没有机会多频次地去了解建材。
 
3、消费习惯发生了极大变化。很多订单在装饰公司就已经成交了,而小品类进入装饰公司的机会很小。装饰公司要生存,需要知名度大的材料品牌去增加流量,需要低价位产品,补偿他们的利润空间,提升他们对外的竞争力。而走差异化的品牌,在这两个方面都处于劣势,产品再好,都没有机会呈现在消费者面前。
 
那是不是差异化品牌就无路可走了呢?首先一定要接受市场竞争的现实:充分竞争肯定会造成强者越强,弱者越弱。但是不是没有机会了呢?也不尽然。再说了,商场的种种奇迹,也不会同意这个说法。
 
这里存在一个生存空间的问题: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,生存空间就多了一些上限;忍耐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,生存空间就多了一些下限。这样就比竞争对手多了一些生存空间,虽然不会很舒适,但可以活下来。
 
举个例子,曾经我比较早地进入条形木纹砖行列,当时的木纹砖格局是这样的:以福建山东产区为主,占领中低端市场;广东产区这边,以楼兰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品牌、设计、展示等包装,进入中端市场,高端市场则有金意陶的森活木,ICC的蓝山瓷木等等。
 
在这种充分竞争的情况下,没想到在低端市场杀出了一匹黑马“一箭木纹砖”,严重影响了中端品牌的销量。在当时,一箭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对手,通过“浇沙铸城”的办法,扶持总代,全力拓展分销,短时间内创造了一个奇迹。
 
我在客户那里了解到:一箭他们团队一心扑在终端,快速高效地解决上样客户的展示、送货、补货、退货的问题,这些矛盾很多品牌就解决不了。如果解决不了这些矛盾,你的品牌知名度又不够,就无法吸引综合能力非常强的代理商,客户就不会卖你的产品。
 
看到一箭他们业务员困了就在面包车里打会儿盹,饿了就在车上点外卖解决。这不正是“做别人不能做的,忍别人无法忍的”真实写照么?所以后来一箭活下来了,而且现在正在转型之中。在草创阶段,他们是非常成功的。
 
所以,对于走差异化路线的品牌,要做到上面这样,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,必须有一个前提:有一支执行力非常强的销售队伍,而且领头羊比较关键。
 
因有变,果自不同。我现在不迷信任何权威理论,因为没有一种理论是能“吃遍天”的。但还是一定要懂这些理论,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,要知道它适用于什么形势,更要知道它有什么不足,怎么去扬长避短。
 
总结一下,并不是定位营销有问题,差异化不可取,而是市场环境变了,改变了很多前提条件,自然不能再贸然“差异化”。如果你已经在差异化的道路上,就特别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销售团队,来弥补大环境的不利因素。
 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