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博洛尼亚,别把观展当“观光”

 
【陶瓷行业那些坏毛病】专栏之八:
去博洛尼亚,别把观展当“观光”
文/荆轲
 
博洛尼亚展又开始了。
 
作为全球闻名的一项陶瓷卫浴专业展,博洛尼亚展被称为“欧洲陶瓷卫浴风向标”,集合了欧洲陶卫最新设计以及最新产品,每一届展会都预示着整个欧洲陶卫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,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参展商。
 
当然也吸引了众多的观展者。
 
观展者之中,自然少不了中国陶卫行业的从业者。
 
自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陶卫行业的从业者积极走出国门,学别人的长处,补自己的短板。也正因为如此,中国陶卫行业发展迅猛,不单在国内做大做强,还抢占了不少海外市场。
 
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,中国陶卫行业走出了一条成功道路。
 
着实可喜可贺。
 
▲2018博洛尼亚展又开始了,你在吗?(图片由纳菲尔磁砖董事长梁显根提供,以下皆同)
 
但是,在取得一定成就后,中国陶卫行业的原创能力和原创欲望不强的短板逐渐显露出来,开始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。
 
从设计到生产,再到应用,中国陶卫行业与世界陶卫先进国家的差距,表面上看在缩小(从产能和销值来看的确如此,甚至还在反超),但实际上却在拉大(反映在价格、品牌高度和影响力上)。
 
博洛尼亚展就在这时进入了中国陶卫行业有识之士的视野。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过去是这样做的,现在还是要这样做。于是每年9月博洛尼亚展举行时,遥远的意大利就多了些黑头发、黄皮肤的东方人身影。
 
从早期各自为政式地从各国引入生产设备、色釉料/墨水,到现在去博洛尼亚学设计、学应用,中国陶卫行业的学习能力也从1.0上升到了2.0,其学习成果也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影响力——近年来现代仿古砖的流行,以及现代风、北欧风、工业风在国内的兴起,就是学习成果的转化。
 
▲模具+特殊釉料
 
早期,博洛尼亚展对中国人的到来,其实是持有一种排斥心理的,因为他们怕“抄袭”(说实话,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严重不足的)。所以但凡东方面孔的,在博洛尼亚展会上拍照,是被说“NO”的。这让一些有自尊心的同行,感觉自己低人一等。
 
事实上,老外对中国人的排斥并不是没理由的。国内一些从业者,去了博洛尼亚展会,想方设法偷拍人家的新产品,一回来就照抄照搬,一个星期就搞出了“高仿”版本,并且还堂而皇之地在国内宣称:这是来自博洛尼亚的最新产品!
 
天,你叫中国人情何以堪?
 
更要命的是,国内一些企业派出去的团队,根本不是以考察国外同行的产品、设备,或者设计、应用,而是观光去了——展会开始前一周或者半个月就到了欧洲,然后一路游山玩水,到展会真正开始了,嗯,去展会上逛逛,拍几张图片(现在老外不那么强烈抵制中国人的“拍拍拍”了,因为“拍拍拍”的背后说不定还有“买买买”),就算交差了。
 
至于博洛尼亚展到底有哪些最新产品,表现出什么最新趋势,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所谓的。唉,你们家有钱,爱逛哪就逛哪儿吧——荆轲只能这样说。
 
还有一些媒体,居然干起了组团去博洛尼亚考察的活儿,媒体的本职却丢到了九霄云外——据说某年某家媒体去了十几号人,居然连一篇稿件都凑不出来。
 
荆轲不能说别人不务正业,但至少这种工作方式荆轲是绝对不认可的。
 
也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,荆轲现在最烦别人邀约去博洛尼亚了。
 
道不同不相为谋,你懂的。
 
▲色调轻快简约
 
当然,也有一些负责任的同行,他们去了博洛尼亚后,会在国内举行趋势发布会,向国内同行介绍他们的心得。博洛尼亚展上的内容,不是朋友圈能完全承载的,很多东西不到现场无法领会。
 
也有一些企业,就是抱着“买买买”的心态去的——既然我短期搞不出博洛尼亚展上那些好产品、好设计,那我花钱买不行吗?当然行,市场经济年代,用钱能解决的事情,都不叫事情。只是要提个醒,要买对的,别买贵的。
 
好了,不管买了啥,也不管看到啥,回国来分享,荆轲会给你点赞。
 
至于朋友圈的那些观光照片,呵呵。
 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debug: 0, //如果分享失败,把0改成1开启错误提示看看 var s_title = $(document).attr('title'), // 分享标题 s_desc = $('#description').attr('content'), //分享描述 s_link = location.href.split("#")[0], //分享链接 s_imgUrl = "https://" + window.location.host + "/wechatpic.png"; // 分享图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