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后建陶人眼中的博洛尼亚展:极致工艺下的微创新

图片
▲2023博洛尼亚陶瓷展现场

博洛尼亚陶瓷展,向来是全球陶瓷人关注的重要盛事,尤其是中国建陶人,不仅以能参展为傲,还会亲自飞往意大利观看学习其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工艺,并且“搬回”国内。

今年是博洛尼亚陶瓷展40周年,更是国内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,亲自到现场观展的中国人尤其的多,上至陶企高层,下至核心员工,还有在一线报道的媒体同行,以及“凑热闹”的第三方机构、泛家居从业者等等。

在一千个人眼中,就有一千个博洛尼亚陶瓷展。基于出发点的不同,每个观众的观察角度不一,观展感受自然迥然不同。

这次,我们采访了三位80后中国观众(简舍岩板创始人顾中飞、琪和国际创始人邝伦伛、某陶企高层A先生),他们正值壮年,经营着小而美的特色型陶瓷品牌,并且都有进出口背景,对国外陶瓷发展状况了熟于心。

80后陶瓷人眼中的博洛尼亚陶瓷展是怎样的呢?一起来看看——

Part1
所见
 
1、极致工艺下的微创新
“今年感觉没有太大变化”,A先生表示,他没有看到颠覆性、完全创新的东西展示出来,大多是冷饭热炒,用新的工艺对老产品进行微调和优化。
顾中飞也强调,这次展会中由数码模具、数码墨水等工艺打造的产品非常多见,在特殊釉料和灯光的配合下,立体感强烈,大有取代传统模具之势。数码模具的普及给予了产品更多可能性,在此基础上叠加各种胶水、干粒效果成为了很多品牌打造个性化产品的法宝。亮亚结合,明暗变化,各种特殊釉料、干粒打造的产品让人印象深刻。
“数码模具+胶水干粒,叠加效果显著,能还原自然界最真实的表面质感、触感、立体感,满足材料美学的设计需求”,顾中飞如是说。
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
数码模具与胶水干粒的叠加效果
对工艺效果的极致追求,以及对不同工艺的叠加应用,造就了产品的微创新,这次展会中火爆的品类,便是由此衍生——
①无处不在的洞石
无论是三位受访者的异口同声,还是从各行业媒体报道中都能发现,洞石是本次展会公认的“当红炸子鸡”。
顾中飞认为,本次展会洞石无从不在,99家公司有99家洞石,不管横切、竖切、斜切都有其韵味。将古罗马洞石的经典元素用新的工艺重新进行表达,还原出真实的感觉,自然面洞石、半抛面洞石、质感面洞石等等顺势而生。
邝伦伛也指出,洞石是每个品牌的标配,由数码模具喷出来的下陷釉将每个孔缝做到自然细腻的逼真效果,最后的施釉防护工序又保证了防污性能,“他们对工艺的追求又上升一个台阶”。
A先生也发现,虽然洞石类产品一直都有,但今年确实更多一些,其中无洞洞石又更多一些,采用了更多种工艺,也更多面了,包括亚光面、柔光面、糖果釉面等。
图片图片图片图片
▲无处不在的洞石
②高调奢华的玉石
“参展企业关注的另一个焦点,是玉石类产品”,A先生表示,玉石类产品表面以浓重而略显夸张的色彩偏多,比如大红、大绿、大黑、大紫等,有些企业在工艺上做了抛光、下陷釉(两个颜色交接处)等处理,增加若隐若现的肌理感。此外,莱姆石也有不少企业展示。
顾中飞也关注到,以FLIROM、IRIS、IMOLA等知名品牌为代表,奢石类元素大量呈现,甚至出现了金砖/银砖,专为奢华空间打造。
图片图片图片图片
▲高调奢华的玉石
2、多彩暖色下的小而美
A先生指出,黑、白、灰在展会上仍是主流色调,但相较之前少了很多,大约从80%的占比下降到50%,米色、杏色、大地色等色系产品增多。
邝伦伛也表示,灰色确实少了,尤其是深灰这样的冷色调,水泥风产品变得更小众,色彩趋势整体转暖。
按照顾中飞的解释,疫情过后,大家更渴望回归生活,回归自然,故暖色调瓷砖比冷色调瓷砖的出现频率更高。尤其是素色砖,黄色、大地色、杏色、米色这些色系的产品非常多见,而传统的黑白灰色系则相对少了一些。
他进一步指出,在这股“暖风”之下,陶土卷土重来,几乎都是非常多彩的暖色系;手工砖/艺术砖逐步流行,为生活增加色彩,为小空间的搭配,为年轻人的审美打分。
图片图片图片图片
▲多彩“暖风”来袭
图片图片
▲手工砖/艺术砖逐步流行
3、中小规格下的混搭风
在产品规格上,按照邝伦伛的了解,意大利、西班牙都是以小砖为主,大一点是600㎜×1200㎜,再大一点就是1200㎜×1200㎜。
顾中飞则表示,展会上的产品基本以1200㎜为规格模数,进行产品延伸,如600㎜×600㎜、600㎜×1200㎜、1200㎜×1200㎜、1200㎜×2600㎜、1200㎜×2780㎜等等。他们不像国内在内卷中,各种奇形怪状的规格盛行,过分追求差异化。
或许是规格上的不内卷,让他们在空间应用上更内卷,各式各样的混搭设计争奇斗艳。
顾中飞认为,展会上的混搭设计很流行,今年体现得更加明显。除了有空间设计元素之间的混搭,也有产品上纹理的混搭,不同素材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反应,让产品的质感、美感都提升了不少。
邝伦伛也表示,对撞色系或是同一色系的混搭尤其盛行,以大砖配小砖/小条为主。他特别强调,这与国内流行的子母砖不同,是用不同类型的砖在同个空间进行混搭,让整体空间更具个性化,非常考验设计师的空间应用水平。
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
混搭设计盛行
Part2
所思
 
1、博洛尼亚陶瓷展光芒渐褪
中国建陶人还没有停下对博洛尼亚陶瓷展“朝圣”的脚步,很多当地企业倒是先不买账了。
A先生发现,今年展会规模缩小了,体现在:展馆没有全部启用,二楼的展馆都没有开启;有部分企业没有参展,包括一些大企业。邝伦伛也直言不讳:“大佬都不来了,比如马拉齐要去到工厂才能看产品。”
与之相对的是,以前对中国人爱理不理的老外参展商们,态度越发友好了起来。
据A先生介绍,部分企业的新品估计都在工厂里,他们从展会将客户接到工厂去搞活动,往年几乎没有。“比如IRIS展位只是作为一个窗口,工厂才是大本营,他们搞了几天露天酒会,按片区分开接待不同国家的客户,还有专门针对建筑设计师的。”
图片图片
▲有陶企举行露天酒会
2、中国建陶正在崛起
老外们态度的转变,与中国建陶的奋发图强是分不开的。
将博洛尼亚展当成一面镜子的A先生,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观展,却惊喜地发现国内产品与他们的差距小了很多,在某些方面甚至略胜一筹。
以岩板为例,A先生说:“我们可能跟意大利还有差距,他们把老产品用更好的工艺做出来,但加工产品的工艺,我们比他们好太多。”
他进一步表示,这次展会上的岩板台面、中岛台、柜子等加工展示特别多,但加工工艺略显粗糙,收口、打孔这些细节处理还没国内做得好,“要知道是他们最先做的加工,往年都是我们向他们学习”。原因可能是国内的加工需求量大,加工厂经过5年的充分竞争,水平大幅提升,在这一板块已然形成了专业产业链。
除此之外,他认为国内的智能化应用也明显强于国外,这可能跟欧洲国家民众排斥智能化,注重个人隐私,抗拒指纹、面部等数据收录行为有关。
图片图片图片图片
▲来看看国外的加工工艺
3、师夷长技以制夷
我们不能妄自菲薄,也不能盲目自大,欧洲建陶的优秀之处,我们还得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学习。
这不,刚从意大利回来的顾中飞,就迫不及待地召开了“老顾逛展”内部分享会,将其学习到的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策略、渠道策略、销售手段、展厅设计细节等长处传达给员工。
A先生同样也有新的收获。他发现,磁力吸(磁贴法)在场景应用(尤其是墙面应用)中有个别展示,即在瓷砖的背面贴一张磁纸,地面也贴一张磁纸,就可以吸上去。“实际场景用不了,展厅展示可能用得上,瓷砖拆卸方便,不影响二次使用,不会造成浪费,更换样板的速度快、效率高,我觉得这个相对来说应该有点小价值”,A先生如是说。
邝伦伛则认为,国内与意大利的产品还是存在较大差距,下一步他将进口意大利/西班牙小砖,与现有大规格岩板产品搭配销售。在他看来,国人总以“Design in Italy”为傲,就是因为别人的文件更清晰、更细节。他表示,意大利专业设计公司在创作文件时,会将所有的灵感元素用石头或水泥做成实物模型,真正看过效果之后才扫描成瓷砖设计文件,这种专业度让他们的产品享誉全球。
图片
▲你想怎么拼?
图片
▲设计是一种感觉
或许,当我们“抄”到其精髓,而不是照搬表面之时,才能真正超越他们,放下对博洛尼亚陶瓷展的执念。
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图片图片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debug: 0, //如果分享失败,把0改成1开启错误提示看看 var s_title = $(document).attr('title'), // 分享标题 s_desc = $('#description').attr('content'), //分享描述 s_link = location.href.split("#")[0], //分享链接 s_imgUrl = "https://" + window.location.host + "/wechatpic.png"; // 分享图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