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陶瓷行业那些坏毛病之三】陶企也有“买官卖官”吗?

 
【陶瓷行业那些坏毛病】专栏之三:
陶企也有“买官卖官”吗?
文/荆轲

 
陶企也有“买官卖官”吗?
 
有!荆轲可以肯定地回答。
 
陶瓷行业不是世外桃源,社会生活中的弊端,陶瓷行业一样有。甚至,因为资金密集,从业人员众多,素质良莠不齐,有些毛病因为土壤适合开出了更为“绚丽”的“恶之花”。
 
▲吴冠中油画《恶之花》
 
某知名陶企,曾经的建陶行业标杆企业,内部官僚作风非常严重,“买官卖官”正是最让人痛恨的一点。不止一个曾在该企业工作的熟人跟我提起过这事,并且是咬牙切齿状。
 
据说,一个普通业务员要升大区总监,大区总监要升副总,副总要变成正总,无一例外要交“买路钱”,并且还是“明码实价”。一位熟悉该企业的朋友告诉我,想往上爬,“拿钱砸”。哦,对了,他们内部“买官”花钱是叫“砸”,一个很生猛的动词,可以形象化为抱着几摞钞票往对方头上用力拍打的场景,有点暴力吧?
 
一方是“买官”,另一方就是“卖官”。“买方”有需求,“卖方”就有市场。还是那位朋友告诉我的,“卖官”的甚至半公开地“叫卖”职位,有意“买官”者在衡量了自己的腰包之后,要么“竞争上岗”,要么甘居人下。
 
说起来也好玩,该企业内部大家都默认了这种潜规则,所以基本相安无事(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暴露出来成为行业丑闻就是最好的说明,离职之后的吐槽则另当别论)。
 
据荆轲了解,“卖官”者通常是有一定职位的,在企业内部有相当的话事权,用谁不用谁基本上说了能算数(至少能建议)。当然,“卖官”者可以是某一个人,也可以是某几个人,或者一个有相当默契的小团伙,总之这帮人相当大程度上把持了企业的人事权、财权,然后“共享”了“卖官”的收益。嗯,在“共享经济”领域,他们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。
 
▲“买官卖官”都是在拿灵魂与魔鬼交易
 
“买官卖官”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 
首先,领导岗位不是靠能力(包括资历)升上去的,在具体工作中,发生意见分歧时,部下不愿意服从(大不了下次他花更多的钱买你这个职位好了)。于是,团队就被肢解为团伙,内部关系纯粹靠利益维系,正常的工作秩序也被瓦解,原有的企业文化全部崩溃。
 
接下来,就是各个部门的沦陷——销售岗位炒货成风,串货、炒单成为常态;生产岗位产品检验标准把控不严,或者私接订单,或者悄悄地另起炉灶;人事岗位的招人,关系户先行,谁想进来得先交“买路钱”;市场部岗位的也要跟着分一杯羹——向第三方公司,向合作平台,向需要做活动、装店面的经销商,索要好处……
 
再然后,就是数不胜数的种种违法乱纪的行为,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台,整个企业大厦就此坍塌。
 
听起来像一个故事,因为情节实在有些离谱。
 
可是,这当真不是故事。
 
这是曾经真实发生的事故,只是细节或许有些出入。
 
不信你去打听打听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debug: 0, //如果分享失败,把0改成1开启错误提示看看 var s_title = $(document).attr('title'), // 分享标题 s_desc = $('#description').attr('content'), //分享描述 s_link = location.href.split("#")[0], //分享链接 s_imgUrl = "https://" + window.location.host + "/wechatpic.png"; // 分享图标